今年3月30日是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事关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为了加强平安文明校园的建设,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预防校园欺凌发生,希望家长能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欺凌行为?
1、故意且反复实施欺辱行为
2、双方力量悬殊,恃强凌弱
3、对被欺凌者造成了生理与心理的伤害
欺凌行为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校园的和谐美好氛围,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
一、如何避免被欺凌
1、做好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让被欺凌的现象没办法在自己身上发生。
远离校园“死角旮旯”
利用资源,武装自己
挺胸抬头做个自信的孩子
别做让人盯上你的事情
2、防止被欺凌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交朋友,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这样才能从更长远的、更有效的防范欺凌的发生。
训练“好印象”
加入某个小团体,比如说环保的、志愿者的和才艺的社团
不要总谈论自己,学会倾听
说话算数不吹牛
勇于道歉和原谅真心朋友
二、受欺凌时的自我救助
1、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保护好要害部位
3、“大喊大叫”策略
4、平时敢于说“不”
5、幽默化解法
6、暂时置之不理法
7、及时打报告
父母如何透过蛛丝马迹发现孩子受欺凌
一、如何发现孩子受欺凌了
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受到以下欺凌
常见欺凌行为(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财物欺凌、网络欺凌)
受欺凌者画像(有残障者、家境贫困者、孤独者、转校生、不受老师喜欢者、学习失败者、行为举止怪异者、不拘小节者、学习优秀者、性格倔强者、举止张扬者、炫耀财富者、不善表达者、自卑者、身材矮小者、形象或着装有差异者)
害怕步行去学校或者离开学校、改变他们惯常的路线、不愿去上学或者有上学恐惧者、早晨感到不舒服、开始逃学、家庭作业开始作得很差、经常回到家时衣服或书本被破坏
饿着回到家里、变得沉默寡言,开始说话结巴,缺乏自信、变得苦闷和焦虑,不吃饭、头痛胃痛
孩子受到欺凌,家长的正确反映
二、父母的反欺凌计划
第一步:建立孩子的自信-“习以为常”
第二步:直接面对紧张与恐惧
第三步:拟定一个行动计划并且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第四步:假设最坏的状况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第五步:进行任务检视报告
第六步:再度减压训练
三、父母如何与学校沟通合作
1、冷静、客观、清楚、文字。
2、此时此刻、就事论事
3、适时跟进、询问
4、积极、主动、同理
孩子的感受和意见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核心、孩子的能力建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