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股寒流过后,北京气温骤降,但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的操场上却是一番热闹景象。操场正前方讲台上一位身穿白色练功服的老师一声令下,379名小学生拉开了架势,和老师一起练起了太极推手。“弓步!”“虚步!”“左边!”“右边!”……几百名学生一起练习的场面蔚为壮观,孩子们的一招一式和阵阵呐喊吸引了不少路人在校园外驻足观看。据校方介绍,“太极推手”作为电厂路小学课间操的一项新内容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小学生喜欢太极推手
太极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既可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但一提到太极,人们的脑海里便会出现老年人悠闲练拳的情景。这样缓慢的动作,孩子们会不会感到乏味?电厂路小学傅立新校长心中的疑虑很快被孩子们在学习太极推手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兴趣打消了。孩子们一招一式中透露出的认真劲儿,让授课老师肖兵感动不已,“真没想到学生如此感兴趣,接受能力这么强。这是第二次合练,不少同学已经悟出了门道儿。”
教课的肖老师来自广东佛山,练习太极拳已经二十多年了,他一直希望能到中小学义务推广太极拳,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武术。据肖老师介绍,太极推手的规则很简单,双方弓步站定后,一方用胳膊使劲推对方的肩膀,而另一方只能用双手进行防守,被推者30秒内原地不动就算赢了,反之就是对方赢。“一个弓步、虚步的变化,不但需要力量,也需要技巧。很多年轻人推十几分钟就会出一身大汗。另外,太极推手运动相对来说安全性高,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学生在课间可随地开展。练太极推手除了能健身以外,还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武术进校园意义大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但时至今日,在全国范围内,像电厂路小学这样能够开展武术运动的中小学所占比例仅为29.7%,中国武术依旧徘徊在中小学校门之外。
“我自己练武术,所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武术。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不知道。他们以为武术就是电影和武侠小说里的武打功夫,或者是公园里老年人打的太极套路。”肖兵说,“只有让青少年参与此项运动,才能消除他们对武术的神秘感,改变对武术的错误认识,逐渐喜欢上这门古老的中华国粹。”
“学习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这条张贴在东直门某跆拳道馆门口的广告正传递着这样一个事实:曾经号称有亿万习武人口的中国,人们却依靠跆拳道体验传统武术的精神。肖兵不无担忧地说:“依照跆拳道等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果再不为孩子们提供学习武术的机会,总有一天,中国的青少年将只知道跆拳道、柔道,而把民族体育精髓抛在脑后。”
武术教学有待改进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介绍,在青少年中,希望学习武术的人不在少数,但要想让武术走进中小学校园还有不少困难。“目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武术老师。即使开设武术课,也需由一般体育教师教课。”
康戈武说,与一般体育教学相比,武术教学在安全等方面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体育教师不愿选择难教、受累的武术课。另外,虽然很多师范学校都开设了武术专业,但繁杂难学的套路内容使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时尚存困难,毕业后对武术教学更是望而却步。同时,单纯教套路的武术课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据康戈武介绍,为革新旧有武术教学观念,突破旧有武术教学模式,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成立的《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已经提出了“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的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即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教学内容以武术游戏为主;小学中高年级与初中阶段,将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武术基本锻炼方法,教学内容以具规律性的基本技术为主;高中阶段,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
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术运动主管部门已着手会同相关部门转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力争使武术运动早日走进中小学校园。不过,具体实行还有待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